文/能源杂志
3月5日上午,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,明确提出2025年将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”,并系统部署了能源低碳转型、碳市场深化、绿色技术创新等关键举措。
能源结构调整成效显著,非化石能源占比接近40%
过去一年,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达3.7亿千瓦,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至近40%,标志着能源结构持续优化。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,2025年将加快建设“沙戈荒”大型新能源基地,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,并统筹新能源就地消纳与外送通道建设,以解决能源区域供需矛盾。
此外,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速推进,钢铁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值能耗显著下降,2024年单位GDP能耗降幅超3%。
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深化,碳市场扩容覆盖更多行业
报告提出,2025年将加快构建碳排放“双控”制度体系,并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,进一步激活碳交易活力。同时,我国将启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与碳标识认证制度,以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,强化企业碳核算能力。
新的一年,中国设定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%的目标。值得关注的是,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即将启动,计划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和零碳工厂,推动区域低碳转型示范。
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
政府工作报告将绿色低碳产业列为新增长引擎,明确支持商业航天、新型储能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发展,并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加速智能制造装备升级。此外,绿色建筑、零碳园区等示范工程将深入实施,助力形成绿色生产与消费模式。
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与挑战并存
2024年,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地级及以上城市PM2.5平均浓度下降2.7%,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升至90.4%。荒漠化、沙化土地面积实现“双缩减”,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取得进展。
然而,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今年1月曾指出,当前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深水区,污染物协同减排难度加大,部分河湖污染治理仍存短板,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与资金保障。
国际合作与全球气候治理
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,我国将规划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重大工程,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,倡导技术开放共享,助力全球绿色转型。
2025年能源低碳政策重点在于“降碳与经济增长的协同”,通过碳市场扩容和技术创新激发绿色产业潜力。政府工作报告为2025年能源低碳发展绘制了清晰路线图,从能源结构优化到碳市场机制完善,从技术创新到国际合作,多维度推动绿色转型。随着政策落地,我国有望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重要作用,为“美丽中国”建设注入新动能。